充滿美妙音符的美麗人生
作者/ 蘇顯達 老師

 

對於懼怕古典音樂入門者,總是有一堆藉口:不是說聽不懂不知如何欣賞、就是說沒有音樂細胞…。總之,只要能找到一種逃避的理由,絕不遲疑,另人好笑。但其實內心深處仍然十分羨慕那些能沉浸其中,而且充分享受在那美妙的古典音樂世界的周遭朋友。

其實欣賞精緻的古典音樂一點都不困難,只要您心裡準備好了,有充分的勇氣打算接納它,那麼,恭喜您,古典音樂早已在您身邊恭候多時啦。很高興台北藝術大學所舉行的北藝大說書活動,由我打頭場,讓大家了解進入古典音樂世界一點都不困難。當然,我以自己是擅長的樂器之后─小提琴作介紹,由淺入深讓大家了解曲目及樂器的基本結構,相信在大家聽完今天的演講後,儼然已成為半個行家了。

首先,我會從最沒有負擔的小提琴小品音樂入門。小品音樂是盛行在十八、九世紀一些皇宮貴族之間的一種休閒音樂欣賞,由於曲目短暫且溫馨,一般都是作曲家為了親朋好友所作,適合在傍晚時分來演奏並欣賞。我將會介紹一些作品如奧地利的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在大量小品中最膾炙人口的愛之喜、愛之悲…。或如德弗札克(A.Dvorak)的浪漫小品等等,尤其那令人如痴如醉法國作曲家馬斯奈(J.Massenet)的黛絲冥想曲的源由。

接下來進入協奏曲系列;那四大名曲:貝多芬D大調、布拉姆斯D大調、柴可夫斯基D大調、孟德爾頌E小調等等,並解釋為何多首協奏曲皆脫離不了D大調的使用調性?而柴可夫斯基原本要提獻給提琴大師奧爾(L•Auer)為何遭拒絕所受的屈辱等等,皆是相當有趣味的,而對於一位演奏家而言,如何在與樂團合作協奏曲時其聲音仍能凌架在樂團之上不會被吃掉,否則將有如演默劇般的可笑只看得到動作卻聽不到聲音,在考驗著演奏者的經驗與功力,對於平日自己在小空間的練習,要如何想像真是揮灑的是大舞台,而藉次訓練把聲音遠遠拋出去達到有穿透力的效果,都有著莫大的關連性。另外在眾多協奏曲作品號碼中,究竟有幾首湊巧是作品編號61的曲目是那些作曲家的作品;而受古往今來偉大的小提琴家如薩拉沙泰(Sarasate)究竟有多少位作曲家因為對他的崇敬而特地創作出著名的精典協奏曲獻給他?…等等,都是相當有趣味而值得深入了解並深討的。

到了有如小提琴、鋼琴二重奏形式的奏鳴曲、又有那些名曲非懂不可,如貝多芬的「春」奏鳴曲、「克羅采」奏鳴曲,或是為了好朋友小提琴家易沙義結婚典禮而寫出那唯一且唯美的A大調奏鳴曲的法朗克(C•Franck)等等,過程精彩、高潮迭起,又有如作品相當嚴謹的作曲家布拉姆斯(J.Brahms),眾所皆知曾留下三首曠世巨作的小提琴奏鳴曲,但據考究他總共曾寫作了八首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但其中的五首怎麼消失了呢?原來自律甚嚴的布拉姆斯創作完成之後因不甚滿意,竟然把作品撕掉丟進垃圾桶裡去了;而這些典故的了解都有助於我們欣賞作品的意境提昇,都是相當有趣的。

接下來我會談到一些精典的弦樂家族CD重奏的合作樂趣;在整個含蓋高、中、低音弦樂家族樂器的合奏,所產生的豐富和聲音效,究竟是如何,而其中彼此的互動,所形成的默契,就聽眾的立場該如何欣賞,都是我們在聆聽精緻小提琴音樂之外的另一種嘗試選擇,美化了我們多元音樂的品味,同時更開啟了一扇通往更高藝術領域的涉獵。

最後,當然大家一定會很好奇,為何一把小提琴只勿過是幾塊木頭拼湊起來而已,如果是名貴的琴,所發出來的音響效果卻是如此宏亮,甚至於在與五六十個人的樂團合作協奏曲時,音量仍然可凌駕在眾人之上而不會有被淹沒之慮。而一把所謂世界之大名製琴家所作的樂器為何動則上百萬美金的天價,其原因究竟為何?而三大名製琴家:Amati, Stradivarius, Guarneridel Gésu,各個樂器究竟各有何特色?

       相信在今天短短兩個小時的演講後,各位必定能夠帶著滿意的提琴知識返家,而我更殷切期盼今天的播種,日後能在大家的身上看到成果的茁壯,那麼北藝大說書的成效,也算是功德一件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