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坤先生在天母的三層樓別墅中,擺放了兩部演奏型鋼琴,分別是史坦威及Fazioli兩部名琴。其中Fazioli鋼琴音色飽滿圓潤,鋼琴家陳必先、陳宏寬姐弟都是Fazioli琴的愛好者,每每來台演出前,都會前往曹府練琴(陳淑英,民96;黑中亮,民95)。曹永坤先生也曾自法國帶回一架委請當地製琴師傅所製作的大鍵琴,這些珍貴的名器都是曹府的重要收藏(曾敏雄)。

 


曹永坤先生在天母的三層樓別墅中,擺放了兩部演奏型鋼琴,分別是史坦威及Fazioli兩部名琴。其中Fazioli鋼琴音色飽滿圓潤,鋼琴家陳必先、陳宏寬姐弟都是Fazioli琴的愛好者,每每來台演出前,都會前往曹府練琴(陳淑英,民96;黑中亮,民95)。曹永坤先生也曾自法國帶回一架委請當地製琴師傅所製作的大鍵琴,這些珍貴的名器都是曹府的重要收藏(曾敏雄)。


義大利Fazioli名琴
,為Paolo Fazioli率領製琴師傅、專業技術人員與鋼琴演奏家花了15年時間研究,才於1978年打造出第一台Fazioli鋼琴。Fazioli的鋼琴零件都以手工打造,目前共有七款型號的鋼琴,每年只量產100台,價位在台幣四百萬元到上千萬元。法國知名音樂雜誌權威DIAPASON曾邀請專家評鑑Fazioli鋼琴,認為無論鳴響度、音質、音色之美與多彩,或其他結構上的技術項目,Fazioli鋼琴均名列第一。

曹永坤先生於1988年以約台幣六百萬訂製308型義大利Fazioli手工名琴,琴身長308公分,特別的是這個型號的鋼琴有四個踏板,演奏過的鋼琴家都認為,308型音色飽滿、音質卓越清晰,但也需要有很好的技巧才能駕馭,而傅聰、陳必先、陳宏寬、林昭亮、胡乃元等音樂家,都曾到「曹府音樂會」演奏過Fazioli手工名琴。曹永坤先生的家屬依照他生前的遺願及透過黃碧端女士的牽線下,將收藏的義大利Fazioli名琴捐贈給國家音樂廳。



第一架史坦威鋼琴是由德國木匠海因里克.史坦威克(Heinrich Engelhard Steinweg)於1830年完成,此時古典音樂盛行,而史坦威克希望自己能成為這新潮流的一部分。在1850年, 史坦威克一家人遷往美國並開設了他們自己的工廠,又將自己的姓氏英語化,從史坦威克(Steinweg)改為史坦威(Steinway),而公司即取名為史坦威父子(Steinway&Sons)。1869年,鋼琴的生產量達到二千二百架,營業額逾一百萬美元。1875年,史坦威進軍歐洲市場,於倫敦及漢堡開分公司,當時史坦威家族已是跨國公司,工廠配有生產線,但為了能達到最佳品質,生產線的型態在工廠已不復存在,而改採用手工生產制度,至今已製造了五十萬架鋼琴,漢堡工廠每年生產一千三百架,紐約工廠每年生產二千五百架。
曹永坤先生所藏的史坦威鋼琴,也成為「曹府音樂會」的主角之一,美妙的音色讓許多音樂家可以展現長才,也帶給許多聆聽者許多美好回憶,在曹永坤先生過世後,家屬已將這這架史坦威鋼琴捐贈給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曹永坤先生所藏的史坦威鋼琴,也成為「曹府音樂會」的主角之一,美妙的音色讓許多音樂家可以展現長才,也帶給許多聆聽者許多美好回憶,在曹永坤先生過世後,家屬已將這這架史坦威鋼琴捐贈給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大鍵琴(Harpsichord)曾經是盛行於巴洛克時期的主要鍵盤樂器,其琴身為三角型,撥弦的是鳥類羽毛管,故亦稱「羽管鍵琴」,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十分喜愛這種樂器,巴赫也為大鍵琴寫作了大量的作品。大鍵琴的音量較小,而且力度不能完全受演奏者控制,但世界各地仍有大量的愛好者在演奏和學習這兩種古老的樂器(維基百科,2008)。由曹永坤所捐贈的這台大鍵琴生產於1989年,是他向法國著名的大鍵琴製琴師奈格爾(Reinhard von Nagel)所訂製。根據曹永坤先生女兒曹慧中女士說,曹永坤當時組織「台北鍵盤愛樂社」,需要一台大鍵琴,便請她在巴黎尋覓。曹慧中在巴黎的樂器展上,見到奈格爾,便把他介紹給父親。曹永坤先生在臨終前交代將大鍵琴捐給北藝大,希望琴能被更完善的使用,讓北藝大音樂廳成為台北文化代表。當年曹永坤赴法國委製大鍵琴的師傅奈格爾也應邀來台整修大鍵琴(楊婷婷、吳素柔,2008)。他說每台琴都是他的孩子,一眼即可認出。他回憶,曹永坤是一位謙虛的長者,十分尊重他的專業,也是他至今唯一台灣客戶,「這台大鍵琴外觀採十八世紀巴黎派風格是曹先生的選擇。」(林采韻,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