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成果

「博物館蒐藏與文化展示」常設主題書展

 

☉時間:103.10~
☉地點:北藝大圖書館4F大廳

103年科技部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設備計畫「博物館蒐藏與文化展示:歐美與亞太博物館學之對話、研究與教學」所購置之圖書,自103年10月起於北藝大圖書館大廳長設展出。

常設主題書展並依圖書資料新增情形,不定期更換書展擺設。豐富且稀有的博物館學相關藏書,常有讀者駐足觀賞、借閱。

 

 

 


國際學術研討會

☉活動名稱:
【2014第六屆博物館研究暨慶祝漢寶德教授八秩華誕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
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復原與回春:博物館學的透視
☉時間:103.10.30~31
☉地點:北藝大研究大樓國際會議廳、視訊會議室

已進行五屆的博物館研究雙年會邁入第二個十年,2014年由北藝大博物館研究所主辦,以「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復原與回春:博物館學的透視」為題,展開第六屆的盛會。這場國內博物館社群的學術饗宴每兩年都邀請、吸引將近五百名關切博物館學術動態發展的知識追求者,共同從事博物館學與博物館誌之理論與實務的切磋琢磨,歷經十年的懇切耕耘,已然累積豐碩的成果,成為當前國內博物館學界動見觀瞻的學術風向球。

活動邀集到臺灣、印度、菲律賓、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等地的專家、學者、相關機構從事人員及博士生共襄盛舉,此次會議共計有近 300 位國內外人士一同參與,並發表論文 37 篇。來自國內外博物館、文化資產、建築等學術界、實務界之先進、新血一同與會,提供多元及具不同文化脈絡的觀點與論點。

圖書館藉此機會與博館所合作,於會場外擺設「行動書展」,展出計畫補助所購置之博物館學相關圖書資料,並提供刷借服務,北藝大師生出示借閱證後,可直接於書展現場借閱所需圖書。除有讀者利用借閱服務外,活動現場更吸引眾多與會人士閱覽書展圖書,對博物館學界展現計畫成效甚佳,圖書館也鼓勵他校師生多多透過「館際合作」管道運用計畫資源。

研討會現場書展

 

參與人員翻閱活動圖書

 

現場可立即借書

 

博物館大師講座

 

☉活動名稱:
Anthony Alan Shelton(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館長)
天地一策展-退場中現代性的策展策略
☉時間:103.11.3
☉地點:北藝大研究大樓視訊會議室

2014年博物館雙年會擴大為國際研討會,邀請到加拿大哥英屬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AnthonyAlan Shelton 館長,以及紐西蘭國際博物館協會自然史博物館與蒐藏委員會Eric Dorfman主席,進行專
題演講。

Anthony Alan Shelton 館長主要著重於討論博物館實踐中,文化保存與文化創意之間糾結、曖昧的關係。現場他並介紹與說明在德國、韓國和日本的當代實踐案例,探討保存與創意理念之間應如何調和,並提出兩者對於未來博物館演進之廣泛意涵與貢獻潛能。Eric Dorfman 主席則認為,現今的博物館策展人是在一個逐漸政治化的環境下工作。策展人針對物件建構有故事意義之挑戰在於觀眾所帶來多元觀點的可能性,與他們想獲得的知識間取得平衡,同時對於一個
真實的博物館經驗,更有維持其學術水平的必要性。

圖書館也在演講會場外擺設「行動書展」,展出計畫補助所購置之博物館學相關圖書資料,與會師生多有利用刷借服務,於出示借閱證後,直接於書展現場借閱所需圖書。

 

講座現場書展

 

參與師生借書踴躍

 

Anthony Alan Shelton 館長演講

 

本校師生可立即借閱陳展書籍

 

2015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圖書館主辦──社交媒體運用工作坊 博物館數位典藏與民眾參與機制:社交媒體運用工作坊

 

 

主持人:陳佳利 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所長)
主講者:城菁汝 (國立台灣藝術大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時 間:2015年4月23日(四)14:00-17:00
地 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研究大樓R410教室
人 數:16位

內容簡介:
本次北藝大博館所與圖書館合辦之「社交媒體運用工作坊」,陳佳利所長邀請到畢業於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目前為國立台灣藝術大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的城菁汝小姐,來為我們介紹在博物館實務中,數位典藏及社交媒體的運用方式及民眾參與機制。

  首先,針對「數位典藏」的內容,講者向同學們介紹關於後設資料的概念與分析。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書畫典藏資料檢索系統」為案例,說明博物館藏品的資料也就是藏品的後設資料,其建置是先有實體的收藏品,經過數位化的過程,包含圖片數位化以及資料數位化,來建立藏品的後設資料。之中參與的博物館人員有工程師負責系統設計的工作、設計師設計美工、館員則是收集資料、著錄、校對,在博物館中是環環相扣的。接著,介紹後設資料內涵分析,包含藏品單元和群組關係、元素的群組化與結構化;後設資料欄位設計如能詳細的考量,能使資料標準化,不僅能使元素較簡潔、減少空值元素,日後若需要擴充或修改,也可以避免更動系統元素架構。工作坊並適時以案例讓讓同學分組討論,練習如何將元素結構化。
其次,以社交媒體為主題,介紹博物館與資訊科技發展的互動。西元2000年之後Web2.0時代及社交媒體的出現,相較於過去(Web1.0)的單向傳輸模式、由專家(學者或編輯等)產生內容,以及網路使用模式較為被動的「讀」,轉變為多向的傳輸模式、使用者也能夠產生內容,網路使用也走向「讀、寫、共同創作」的模式。這樣的轉變,促進民眾參與博物館內容的製作,在典藏面能增加對藏品的詮釋、展覽教育面形成多元參與的論壇,在公共關係上也建立與觀眾間的親密感。接著,程菁汝說明「使用者自製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簡稱UGC),指使用者在網路上貢獻任何形式(包含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的自製內容,UGC被廣泛地運用在生活的各方面,近年來參與式博物館的實踐也運用了此概念。以國內外的博物館UGC案例為例子,在展覽與典藏方面包含:Rosenbach Museum & Library的「21世紀的林肯計畫」、Steve Tagger計畫(「史蒂夫博物館社會標籤計畫」)、美國911紀念博物館Makehistory計畫;教育則包含:Australian Museum「我的文化物件」等活動。接著,再讓參與工作坊的同學們分四組討論,以台北當代藝術館、國立故宮博物館、故宮南院為例,從研究、典藏、展示、教育或商店等方向,規劃博物館Facebook UGC活動;同學們發揮各自的創意,提出各種民眾參與的可能性,也希望能夠回饋給博物館參考。

  最後,講者期許21世紀的博物館能提供多元的參與服務,有機會成為民眾進行對話、討論、經驗分享、創造,讓博物館成為民眾訴說自己故事及經驗的公共論壇。

城菁汝女士帶領工作坊;本校博物館研究所陳佳利所長主持

 

 

館際交流主題書展

 

☉活動名稱: 【2015世界閱讀日系列活動】 跨校圖書館宅急便 From北藝大to輔大 ☉時間:104.4.27~5.1 ☉地點:輔仁大學濟時樓圖書館2F 為讓計畫發揮更大效益並擴及館際合作學校,本校圖書館利用世界閱讀日機會,與輔仁大學合作交流,至輔仁大學濟時樓圖書館辦理館際交流主題書展,展出計畫補助購置之圖書資料。活動為期5天,輔大師生可至圖書館櫃台,依館際合作辦法取得書展借書證,即可於書展現場借書。 活動亦與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合作,向輔大博物館學師生廣加宣傳書展訊息,歡迎藉此機會借閱研究所需資料。 活動參觀情形踴躍,除博物館學師生外,尚有外文系學生及外籍交換生借閱書展書籍,期間每日皆有書籍資料借出。

 

 

 

 

本計劃購藏圖書於輔仁大學圖書館陳展

 

現場開放輔大師生立即借閱

 

輔大師生借閱踴躍

 

 

03學年度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圖書館主辦
博物館蒐藏與文化展示
歐美與亞太博物館學之對話、研究與教學
博物館展示與教育工作坊

主持人:陳佳利 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所長)
主講者:曹欽榮(臺灣游藝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
楊育睿(龍山寺板橋人文廣場文物館籌備處研究助理)
冉挹芬(關渡自然公園企劃專員)
簡竹聆(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行銷公關)
紀錄:鍾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生)
時 間:2015年5月16日(六)13:30-16:30
地 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研究大樓2樓視訊會議室
人 數:約40位

演講內容:
本次北藝大博館所與圖書館合辦之「博物館展示與教育工作坊」,邀請到四位在不同機構就業的博物館學研究所校友們回母校,分享其他們在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也為我們介紹在博物館中,如何實踐展示、收藏與教育。
首先,在博物館策展與典藏的專題中,邀請到曹欽榮講述「記憶繫於何處?歷史的策展想像與實踐」,講者以規劃策展綠島人權園區「新生輔導處第三大隊展示區」為例,不斷提出問題讓聽眾們思考,近代或當代博物館中呈現的是不遠的過去,還沒有沉澱到成為「歷史」,展示講述的是歷史還是記憶?當策展者以受難者的精位為主體的展示,要展示什麼、又如何展示?在有限的空間中怎麼做?策展方又希望觀眾得知什麼?而透過各種展覽設計與觀眾的互動,觀眾又能夠得到什麼、意義是什麼?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任職於龍山寺板橋人文廣場文物館籌備處楊育睿針對典藏的議題,設定的講題為「第一次抓衣魚就上手──博物館圍牆外的求生術」,分享她在籌畫龍山寺文物館的過程裡,面對物件搶救的急迫性、收藏的必要性、廟方對專家的想像以及對文物的看法等等,以講者第一次在整理受損物件時看到整群逃竄的衣魚為譬喻,思考我們如何將過去在學習過程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在一個沒有博物館學術基礎或是對博物館有限認知的民間機構,轉化為能夠與他者溝通的語言,並能夠理解廟方的需求,進而逐步取得共識,累積出典藏的方向以及文物館的定位及走向。
其次,博物館教育工作坊方面,邀請到關渡自然公園企劃專員冉逸芬,分享由NGO團體台北鳥會所經營的關渡自然公園,自2005年起開始舉辦的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其發展環境教育的能動性。藝術季的理念以藝術設計、自然環境與文化運動為三大核心,具體目標則是活絡地方、在地參與以及永續發展,希望透過藝術關懷環境,並試圖促進地方參與,希望能喚起民眾對於家鄉土地的情感與重視,也讓民眾思考在開發至上的現況下,藉由認識家鄉,來讓思考我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家鄉。
任職於國立科學教育博物館的簡竹聆以其中工作經驗,分享博物館中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拉扯,如何讓過去學習到的知識實踐於博物館。當面對到現況可能不如自己預期或是不同於過去所學習到的內容,還是必須經常翻閱過去所學習的理論,以有助於在職場上的思考並協助方向的決定,而觀眾的回饋則是持續理想與熱情的動力。
最後,在與會的校友及同學們的分享激盪中,除了瞭解博物館策展與教育實務工作所需要的知識、理想與熱情外,也需要求學時不斷努力吸收各種不同的知識並透過各種實習管道,充實各方面實務經驗,只要保持學習的熱情且適性而擇,博物館仍舊是能夠讓我們發展想像與創造力,以及實踐理想的最佳場域。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行銷公關簡竹聆 分享博物館工作經驗

 

活動現場實況,老師同學聽講

 

活動後 大合照

 

參與活動校友輪流分享勉勵在校生

 

臺灣游藝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曹欽榮分享策展經驗

 

中場茶敘時間 參與者討論心得相當熱絡